现代智慧生活

聊聊现代智慧生活

注: 目前国内各安卓厂商(例如小米)已经实现了文中部分的功能。支付宝也提供了简洁模式,能够移除大部分无关广告和小程序。

以2020年6月支付宝首页为例,首页展现四个主要选项菜单:扫码、收付款、交通、卡包,还有众多可能从未触及的小程序。页面下方,通知消息与横幅广告铺天盖地。界面复杂度较高,对于不熟悉的操作者来说,难以快速找到所需功能。

我认为,应用如支付宝完全有能力通过位置信息优化用户体验。主页可简化,去掉不常用小程序,仅保留搜索框、扫码、收付款等核心功能,并根据位置信息提供几个热区选项。例如,靠近公交地铁站时,优先显示乘车码;在政府部门附近,展示政务小程序;位于机场车站,优先展现购票打车等小程序。这样的智能推荐能实现依据用户所处位置展示最常用功能,然而目前位置信息更多被用于定制化的广告展示。

在公共交通方面,也有不少问题。从个人经历看,常见乘客(尤其中老年人)在使用QR码时容易遇到难题,比如错误使用了「付款码」或将「公交码」误用于地铁,导致后续乘客阻塞,由于后面还有人要上车,扫码出现问题所有人都堵在后面,使用者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的操作着,背后乘客显现不耐,司机急于行驶因此也无法提供指导,就会要求等会再来扫或者直接下车,车上的乘客则是基本都在玩手机,鲜少有人愿意去帮助这类用户。

尽管有着一些原因导致无法实现单一支付码直接乘车,但若条件允许,集成至全国通用交通码或合并入付款码,能够极大提升用户体验。然而部分地区的公共交通尚未接入支付宝、微信乘车码,需下载当地公交指定的APP,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便捷性。部分地区的公交系统甚至不允许连续使用支付码(单用户只允许刷一次),只允许使用当地公交卡。

在香港、台湾,Google Maps 应用能满足大部分交通需求,用户还能直接通过 Google Pay 支付。回到中国大陆,虽然百度、高德地图能提供实时车辆位置,但近几年来各个地区的公交公司选择将数据封闭起来,需要下载xx公交这类APP才能够查看实时公交信息,更有甚者,公交一个APP,地铁一个APP,查实时也要一个APP,这些APP一打开先申请识别码短信通讯录摄像头麦克风等权限,却还是个浏览器套壳。部分地区的公交还有不同的公司管辖,支付方式还不通用。

各家在线服务愈发偏向移动端,刻意限制了PC端原本存在的服务,强制用户下载手机APP。微信小程序虽想法美好,但在实际操作中,部分APP的核心功能(如12306购票)依旧需下载APP完成。

所谓智慧生活,原本应减轻用户负担,促进数字化进程,却故意缩减服务,给用户带来额外烦恼。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,砍掉原本应该有的服务。新一代的数字用户对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操作已习以为常,但对数字难民而言,智慧生活究竟是扩展了我们的选择范围,还是剥夺了我们本来就有的选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