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2024年7月发布会新品简评

小米7月新品简评

没看发布会,到米家摸了下。

手机

K70U:后盖手感温润,类似磨砂玻璃。外观质感有了,但三个摄像头两个凑数,专业模式下甚至无法调用2mp的微距,8mp超广角降噪算法过于激烈,拍出来一米外就抹成跟油画一样基本不可用。标准模式下略好点,但也是烂。相机版本5.2,有GainMap算法。红米继续阉割录像,只支持4k30 hdr10录制。
影像配置:0.6x、1x、2x(裁切)

Fold4:轻薄程度超出预期,折叠屏终于不是笨重砖头了,屏幕只有iPhone机身一半厚度,摄像头算上deco也才和iPhone差不多。但海帕OS切换屏幕时不如菊花手机开盖盒盖有过渡动画,很生硬的切换。录像还是只支持主摄4k60杜比,白瞎了这么厚的摄像头deco。拍照支持 HDR GainMap。转轴大部分角度都能悬停。建议线下重点摸摸这款体验一下手感。
影像配置:0.6x、1x(1g7p)、2x(6p),4x(裁切)、5x(潜望)
Raw模式下除潜望外dng都会发绿(和k70u一样)

Flip:中规中矩,和别家折叠屏差不太多。但摄像头配置很有意思,把超广角拿掉了。这几年几乎没见到哪家多摄的手机会砍超广角。替代品变成了2x的中焦。拍照画质一般,普通千元机水平,不过这种手机本身也不是用来拍照的。
影像配置:1x、2x、4x(裁切)


这几款手机专业模式都只有raw,不提供ultraraw,估计又是只供旗舰用。而且raw还是缺exif信息,这问题反馈一年多了就是不修,对后期处理极其不友好。

这次手机产品个人最满意的就是 Fold 4,摄像头配置合理,轻薄程度上目前其他家也没什么竞品,除了海帕OS拖后腿以外算是米近几年第一台能配被称为“高端”的手机。
我认为这次新品还透露出一个信号,比起大底主摄来说,增加一个2x(50mm)左右焦段的摄像头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。就算是1’的主设,裁2x等效就剩1/4’不到的传感器了。不如把主摄23mm做小点,腾出空间弄个2x,还能做4x裁切。在4摄像头的配置里算是比较符合日常使用的焦段(50mm人像)。

2018年的iPhone 7 Plus系列首次出现了2x镜头,到了iPhone X之后被换成了超广角,于是其他厂家也纷纷跟进,除了凑数景深以外,基本双摄都必须得带一个超广角。这也导致了中焦在过去几年的缺失。

苹果在iPhone14 Pro上提出了2x无损裁切的方案,近两年绝大部分中端机也开始支持,用于弥补本身缺失的长焦。不过,flip系列也显示出一个特性,米开始尝试拿走使用率较低的超广角镜头,使用中焦加裁切的方式弥补日常使用较多的中长焦。

综上考虑,我认为米可能会在15U上砍掉使用率较低的超广角,配备50mm焦段的光学镜头,甚至可能上至多5摄,不过问题就是原先的一寸大底营销策略比较尴尬。如果为了多摄缩小主摄sensor就是打自己脸,但是不缩小也不太可能塞5摄进去(原先已经是1/2.5’的imx858了,不太可能继续缩副摄)
原先2.6x的长焦换成2x,裁切一个3x 4x,其他配置不变,能照顾大多数主要焦段


穿戴产品:

手环9:铝合金和陶瓷版本,两个版本其实都只是边框,底下还是亲肤硅胶。陶瓷版本摸着很有质感,不过重量和穿戴产品有点不搭。虽然换上了线性马达,但是米成功将其调成了转子震感。整个系统试了几个主要功能,基本只有短震动和长震动两种区别。

手表:UI交互拉跨,虽然是60帧的屏幕,但整个系统的常用功能都没什么过渡动画,仅存的几个动画甚至还是纯线性的(毫无审美的人才能做得出来)。震动也是稀烂,学苹果表把选择app滚动表冠的震动抄了过去,但马达也是和手环一样没什么调,再配上整个系统突兀的动画效果显得整个产品十分低廉。

手环超过199就不建议购买了,手表考虑到米的维护态度(基本管生不管养)我也不建议任何人购买。

#科技 #评测 #小米 #手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