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PO Find X7 Ultra 影像简评
20240819
由于小米对老机型管生不管养,问题反馈了一年就是装死不处理,于是最近换成了 X7U,本来 X7U 年初发布时口碑并不好,但经过几次软件更新后大幅增强了影像体验。今天主要聊聊影像的部分。
iPhone 虽然对 HDR 的支持好,但照片是众所周知的烂。我喜欢 HDR 的显示效果,但又喜欢“相机”直出的拍照质感,也就是没有手机数码照片那些令人作呕的涂抹、锐化、压高光提暗部,真正的“光学味”。
原先虽然购买了相机,但经过几次出门发现就算只带一个50定,携带相机也会严重干扰自身的行动能力,需要额外携带大量的备用电池、充电器。同时由于相机的侵略感极强,容易引起路人警惕,在进入一些场合时经常会产生误会,并且在这个“全民抓间谍”的时代也可能引起麻烦。于是只能考虑用安卓拍照,再导入回iPhone享受原汁原味的 HDR 照片。
原先用13U想要完全规避算法影响,只能用专业模式拍Raw。但小米的专业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,例如直方图不准、点测光不能用、检测到人脸强行提亮、最近对焦距离不一致、水平仪不精确、甚至dng照片不带exif信息等等严重影响体验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我从13U发布那一阵拿到手机后,就开始一直联系官方反馈。抓log拍复现视频,结果反馈了整整一年多,到14系列都出来了,小米把我反馈的所有问题和功能全都实装给了新机型,然后把我所有反馈的这些,能100%复现的问题回复一句“反馈的人不多,要3个人同时反馈才处理”、“请等新版本发布更新后再看看”;不仅不修复旧机型的问题,还把刚发布时支持的功能给砍掉了。后面甚至红米千元机都有的简单功能(调个曝光补偿),就是不给上代旗舰。既然如此那我也没什么能说的,用户花六七千的手机就这种维护态度,谁爱用谁用去吧。
为了让照片在 iOS 设备中有 HDR 效果(安卓也没几家支持 ISO HDR GainMap),每次就得把照片先导入到PC,然后运行一个用来补充元数据的自制py脚本,把所有照片预处理之后,再用LR一张张处理,最后转换格式导入iPhone。通常出门一天拍的照片就得花近两三个小时处理,对原本就不多的精力增加了额外挑战。
言归正传,由于安卓机子主要用来拍照,并不是日常使用(毕竟内置反诈),所以主要聊聊拍照。
之所以换 OPPO 而不是别家,是因为受到了两颗皮蛋的推荐。事实上也没有令我失望, OPPO 给几乎所有主要的拍照模式都支持了ISO HDR GainMap( HDR 照片(就是iPhone照片看着“很亮”的效果))。
因此,拍摄的照片可以直接导入苹果设备上进行 HDR 预览,这是其他几家厂商暂时还无法做到的。(小米从14 Ultra之后的机型虽然部分支持,但是原片已经是受到了手机算法的强烈影响,而且徕卡经典有点阴间,一些场景并不适合。以及考虑到上述维护原因,我也不愿意再用小米了。)
我认为 OPPO 对于拍照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值得其他厂商深入学习。
首先,OPPO 将原先的【专业模式】重命名为【大师模式】,至少在名字上不会吓跑普通用户。
并且O还给大师模式加了两个子模式,一个 Auto,一个 Pro。只有 Pro 模式才有完全的手动权限,普通用户就算不懂相机,用 Auto 模式也没有额外的学习成本。
目前绝大部分普通用户都觉得照片要“锐”、对比度要“高”、能把黑夜拍成白天,才是拍照“清楚”。这也就导致了厂商在过去近10年时间,将手机拍照往这方面进行调教以满足普通用户,反过来这又影响了用户的审美。近两年各家开始尝试转变赛道,与传统相机厂商联合,给照片套上不同的“滤镜”,以风格化作为卖点。小米的徕卡,Vivo的蔡司,etc。OPPO 所谓的大师模式,特点则是有着和其他厂商截然不同的算法。 OPPO 尝试去除掉为讨好普通用户而刻意增加的数码痕迹,尝试将照片制作成“相机直出”的风格。大师模式并非完全没有算法,只是 OPPO 处理成“看似”没有算法,毕竟实际相机拍摄的照片也是需要一些处理才能看。
大师模式下算法会克制不少,由于有了 HDR ,高光也不需要强烈压缩了,jpg下有约+0.5ev~2ev的 HDR 部分,dng则能拉回约3.5EV的高光,表现还是不错的。在大光比的环境下,也会适度进行 HDR 处理,避免画面出现大片死黑或者严重过曝,总的来说我认为此模式可以常驻使用。 在大光比环境下, HDR 处理强度非常低,并且高光容易泛白,这点是不如普通模式的 HDR 强度的。
Raw 模式和 Raw max 模式则有一些区别,Raw 模式也并非是像小米真正的Raw,还是有部分降噪算法参与。Raw max就是各家的堆栈方案了,但和小米的 UltraRaw 不同,RawMax 并不会对高光或者暗部有额外的处理,在暗光下能提升不少细节。不过 Raw max下只能使用原生焦段,而Raw可以无极变焦。
以及 Raw 照片在lr中解码的表现与机内风格不太一致(手机里看和jpg没区别,但是在LR里看就和相机一样是线性的),所以在需要宽容度的场景下使用 Raw 会更加合适一些。
优点:
- 照片/大师/人像模式均支持 ISO HDR GainMap 照片规格
- 支持所有摄像头的 4k 60帧 杜比视界录制(虽然基本用不上但至少有)
- 照片有完整的 exif metadata,能在 Windows 和 Lightroom 等专业软件中正确识别。
自然也有缺点:
- 默认模式无法关闭自适应镜头,长焦可用性受限(得用专业模式)
- 6X长焦进光量太少,并且由于上述原因,在暗光环境所有6x基本都会变成3x镜头的裁切,画质大幅下降。
- 默认模式对比度拉特别高,也是疯狂涂抹降噪锐化。(但禁不住用户喜欢这种“清晰”的照片)
- 部分场景下白平衡会乱飘
- 快门相比小米有一点延迟,不过还算能接受
- heif 格式照片暂无法在iOS中正确识别 HDR 效果。
- dng 照片的拍摄信息无法被 iOS 相册 和 Explorer 读取(Lightroom可以)
- Raw 模式暗光下容易丢失色彩信息,需要后期处理
- 除了 2x 以外的虚拟焦段都没有优化,只是纯粹做了个可吸附的挡位,全是用原生倍率去裁切的。
其他的功能,也稍微聊一聊。
原本觉得小米塞的垃圾东西已经够多了,没想到 ColorOS 更是到处贴满关不掉的牛皮藓广告。首先OOBE时就有近四五十个默认勾选的“增强服务”,还不支持一键关闭,只能手动一个一个慢慢关。系统软件里也有大量关不掉的广告(浏览器、钱包、天气)和一系列的流氓软件(乐划锁屏)
系统动画虽然流畅,但有点拖泥带水,即将结束的时候跟突然踩到胶水一样慢半拍令人不适。
在隐私空间里不能安装CA证书(提示无权限)虽然这个功能估计没人注意,但对我而言有一些特殊的场景需要使用,所以给个差评。
顺便喷一下H***R的旗舰产品,七八千的“影像旗舰”,在专业模式Raw下竟然【不能切换摄像头】,闻所未闻。